“互联网+”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

发布时间:2017-10-20 文章来源:党员信息化平台 责任编辑:宝贝回家

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空间。互联网从军事领域到社会经济领域再向政治领域的扩展,是执政党与时俱进顺应民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、更好地应对网络危机事件的必然选择。

 

把握新政策新形势,与时俱进


重视信息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。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六届四全会以来,党中央多次就信息化建设制定战略、全面谋划。
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“法律规范、行政监管、行业自律、技术保障”的互联网管理方针;
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“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”。
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,要全面认识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,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,营造良好网络环境”;
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“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”的时代命题;
在党的十八报告中,提及信息、信息化、信息网络、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的表述19处之多,明确地把“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”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;
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要求,“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,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,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”;
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:实施网络强国战略,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发展经济,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。
正是在党中央与时俱进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,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一步步走向成熟,从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企业建设到互联网城市、互联网政务、互联网教育、互联网金融、互联网医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“互联网+党建”时代的到来,是党建信息化的新阶段,把握党的新政策与新形势,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,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“互联网+”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要求。“互联网+党建”,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与特殊优势,完善党建工作机制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,形成和谐稳定、生动活泼的社会氛围,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中去。

 

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,积极应对
 

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,给当今中国的舆论环境、舆论生态、舆论变迁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。民众的自由、平等、民主、法治、开放意识增强,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、选择性、差异性、多变性尤其明显,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,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介入与推动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执政党必须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,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,积极应对社会事件,为传统党建与网络党建工作营造和谐、纯洁的舆论环境,为“互联网+党建”的开展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。
 

创新党建工作,务实求变
 

创新党建工作方式,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,有效拓展党建工作阵地,创新党员教育方式、完善党组织服务模式、创新社会管理等,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“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,唱响网上主旋律”。因此,“互联网+党建”工作的开展应围绕方向正、内容新、形式活、更新快的总体要求,充分运用“平台思维”“用户思维”等互联网思维,发挥好网络的平台、资源、技术等优势,大胆推进党建工作创新,不断提升网络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。
创新党建工作,就要坚持务实求变,充分利用扁平化的互联网党建结构,重视网民的力量,实现党员教育由单一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,党的服务工作由被动、大众化向主动、个性化服务转变,实现传统党建向传统党建与网络党建结合发展,真正利用互联网提高党建工作效率,提高党建科学化、信息化水平。